欢迎访问保山新闻网,您可以选择访问: 保山市 隆阳区 施甸县 腾冲市 龙陵县 昌宁县

    保山搜索

    首页 保山新闻网 历史文化 文化产业

    钱能与保山料丝灯

    2017-02-07 09:44

    本网讯  料丝灯,始于明代永昌(今保山),与永子、玛瑙合称“永昌三宝”。又称“永昌料丝灯”,或称“烟火料丝灯”,是以玛瑙﹑紫石英、赭石、烧瓷等天然原料,采用绝技熔炼、抽出细丝、传统手工框合围成的灯。料丝灯因其外型华贵精美、制作工艺精巧,不仅为达官显贵所珍爱,曾一度作为保山向皇帝上贡的特产,不愧为“永昌瑰宝”。保山料丝灯工艺始于何人?尚无史料据考。但保山料丝灯曾为明代永昌镇守钱能差人秘造后进贡朝廷这一事实却有史料考究。

    QQ图片20170207094818

    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云南巡抚何孟春《请复永昌府治疏》中说:“永昌镇守使暴掠人民,凡元宵烟火料丝灯,皆于操处出银五十两制造,永昌所部又遍科派夷寨,春牛芒种,天下同治,今要多造,两头承奉,分派夷民。”宫中所用出自永昌的“元宵烟火料丝灯”,按制度,由贡献者出银五十两造一盏,贡献给朝廷。可是镇守使要多造,“又遍行科派夷寨”,以中饱私曩,使夷民两头承奉。这里记述的镇守,说的就是御用监太监、永昌镇守钱能。

    钱能,明代成化年间的御用监太监,曾任永昌镇守。 “御用监”是明代宦官二十四衙门中的十二监之一,实属宫廷内专司造办用品的机构,《明史·职官三》载:“凡御前所用……皆造办之”。“监”里的太监们承担着督造地方工艺精品提供宫廷使用的职能。成化四年2月,明宪宗朱见深遣太监钱能至云南为“镇守”。《明宪宗实录》卷51载:“成化四年二月……召(梅)忠还,而以御用监太监钱能往代之。能迤北人,弟史四人俱居内侍,用计谋出镇,云南自此多事矣。”一个朝廷御用监太监何以被遣至边疆任镇守?其原因应有二:一是当金齿军民指挥使司取代永昌府后,“土官”当权、没有“流官”的问题,自然成了朝廷的忧患。为解决好这事关边疆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问题,仁宗皇帝朱高炽明洪熙元年(1425年)即帝位后,“虑远方军民或有未安”,希望内臣为其分忧,“务令军民安生乐业”,于是“遣中官云仙往云南镇守”,一些太监纷纷接踵而至。这也是云南“镇守太监”和“镇守衙门”一地两镇守的开始。二是保山自古素有“金银宝货之地”盛名,农业发达,商业、手工制作业也倚古道之便悄然兴起,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为高,是历代统治者眼中的一块肥肉。“镇守太监”既充当了统治者的耳目,又是欺压百姓、谋取私利的“能手”。据史料记载,钱能以贪婪出名,在任期间,他作为造办宫廷日常用品的御用监太监,为达到大肆敛财、获取朝廷信任的目的,不择手段秘造料丝灯,或进贡朝廷,或卖给有钱的达官贵人,以中饱私曩。

    檀萃著《滇海虞衡志》记府事钞和倪蜕在《滇·小记》中,对钱能垄断料丝灯市场,让工匠烧造料丝灯的事实有此记载:“料丝灯,出永昌。……始出于钱能,以此进上,不使外人烧造。” “成化间,镇守云南太监有之,珍奇殊甚。永昌试效之,固精于彼,且丝复长大于彼二、三倍。太监钱能必秘不使烧,以此灯进之朝廷,后能去方烧,价亦甚贵。”

    由于钱能的垄断,料丝灯成为了宫中或达官贵人特有之物而甚是珍贵,民间懂得制造料丝灯工匠也愈来愈少。直到钱能离开永昌(今保山)后,“及造灯之人死,其子传出”一些料丝灯工匠后代才纷纷仿效试制,成功以后,反而比钱能制造的更为精美,形状也大了二至三倍,大量贩卖于市。但物以稀而贵,量多而贱,后经“江西人以贩于京师,料丝灯遂多,价减半。” “弘治间,邑人潘凤,号吾山。善丹青,有巧思。随杨文襄公至滇中,见料丝灯悦之。归而炼石成丝如式熬制,于丹阳丝灯达于海内。”

    钱能在云南任镇守的12年里,曾犯下了残酷掠夺矿产、榨取百姓钱财、破坏吏治等诸多罪行,并将搜括的宝石、象、珍禽、料丝灯、金银等“万里传送,势甚骚扰,虐焰董燎”(诸葛元声《滇史》卷11载)。对于钱能所犯罪行,此文不作过多评述。然而,一种文化由发源地向外辐射传播,要有一些文化传播者搭起对外宣传的桥梁。明代,“永昌三宝”之一的料丝灯由永昌(今保山)传至京城并盛行一时,成化年间御用监太监、永昌镇守钱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李冬梅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姜永华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