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保山新闻网,您可以选择访问: 保山市 隆阳区 施甸县 腾冲市 龙陵县 昌宁县

    保山搜索

    首页 保山新闻网 新闻中心 外媒看保山

    保山力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解决“马路拉链”、“蜘蛛网”等城市建设管理中的难题,补齐城市“短板”

    2016-12-08 09:35 云南日报 胡梅君

    QQ图片20161208092721

    QQ图片20161208092733

    QQ图片20161208092744

    QQ图片20161208092709

    综合管廊有效利用空间

    核心速读

    为努力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3年以来,保山市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大力推进中心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方式、运营模式和管理体制改革,有力地促进了新型城镇化,改善了民生,得到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受到了群众高度赞誉。今年5月,保山中心城市以全省第一、全国第六的优异成绩被列为2016年中央财政支持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城市。

    新闻助读

    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廊

    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廊是发达国家在城市发展中普遍采用的市政基础工程,是一种集约程度高、科学性较强、智能化管理的城市综合管线工程,能较好地解决城市发展中市政道路反复开挖及城市上空线网密布的问题,该项目的建成能保证使用寿命达百年以上,是一项真正的民生工程。

    QQ图片20161208092655

    地下廊道内宽敞有序

    今年初,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在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开展了“2016年全国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竞争性评审”,此次竞争性评审共有20个城市参加,最终15个城市入选2016年全国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

    入选国家第二批综合管廊试点城市的是:郑州、广州、石家庄、四平、青岛、威海、杭州、保山、南宁、银川、平潭、景德镇、成都、合肥、海东。

    据财政部2014年底发布的《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作的通知》规定,国家将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给予专项资金补助,具体补助数额按城市规模分档确定:直辖市每年5亿元,省会城市每年4亿元,其他城市每年3亿元,连续补助3年。对采用PPP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将按上述补助基数奖励10%。

    保山市作为我省唯一的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参评州市,凭借扎实的工作基础、一流的规划成果、创新的运营模式,以第六名的优异成绩在竞争性评审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15家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之一。未来3年,保山市每年可获得中央财政3亿元的专项资金补助。对采用PPP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还将按补助基数奖励10%。本报记者胡梅君整理

    理念创新构筑发展蓝图

    初冬,保山的雨季刚刚结束。在东环路综合管廊施工现场,只见旗帜飞舞,机械轰鸣,施工车辆往来穿梭,一派繁忙景象。

    “这是我们在建的东环路地下综合管廊,这四个仓分别是燃气仓、强弱电仓、高压电力仓和给排水仓。”顺着保山市地下综合管廊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杨志华总工程师手指的方向看去,地下一段四格仓的水泥箱体已基本成型。“未来,这座城市所有的污水管、电线、光缆都将包裹在这个庞大的四通道地下走廊里。”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建设事业的发展,地下管线种类和数量也在迅速增加,城市地下管线面临建设使用和监管的双重困境。管线的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监管等权力分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缺乏或不遵守统一规划,管道维护各行其是,将导致道路被各部门反复开挖,甚至引发停水、停电等事故,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以及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暴露出城市地下管网的脆弱性。

    “而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解决的就是‘马路拉链’、‘蜘蛛网’等城市建设管理中的难题。”保山市住建局局长张文钦介绍。地下综合管廊具有运营高效、维护方便、安全可靠的特点,可以有效利用地上、地下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管线重复建设浪费、减少管线事故发生,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镇化发展质量。在检测、维修、更换或增减时较为便捷,可持续发展优势明显。

    2013年以来,保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作,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先地下、后地上,先规划、后建设”的新理念,将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作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牵头的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开展项目建设。全市上下从思想认识聚焦到部门行动集合,以《保山中心城市综合管廊专项规划》为统领,推进项目建设和技术标准创新,在“投资、建设和运营、维护”一体化管理方面做了系统的探索与实践。

    今年5月,国家将保山中心城市列为2016年中央财政支持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城市。根据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实施方案,2016-2018年保山中心城市计划建设干、支线综合管廊19条,共计86.23公里,计划投资64.15亿元。

    截至目前,保山市已建成综合管廊14.836公里,完成投资15.75亿元。其中,保山中心城市建成管廊长度11.146公里,累计建成管廊33.546公里,占试点任务的59.24%,完成投资15.2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4.27亿元,占试点任务的59%;施甸县已建成缆线管廊2.1公里,完成投资4200万元;腾冲市已建成缆线管廊0.14公里,完成投资99万元;龙陵县已建成缆线管廊1.45公里,累计完成投资507.5万元;昌宁县已完成项目前期工作。

    技术创新解决工程难题

    当记者跟随施工人员下到廊道内时,眼前为之一亮。宽敞的廊道左右,有序地排列着可放置电信、移动、有线电视、交警信号等缆线的支架。“管线可放置在底部,也可用支架等固定在墙上,由于受到廊道保护,管线几乎不受土壤压力及地面交通负荷等外部因素影响,管线所用材料也可更轻便些。在检测维修、更换或增减时无需开挖。”杨志华详细地为大家作介绍。“在施工中我们大胆尝试,破解了许多技术难题。如攻克了强弱电入一个管廊、污水进出管廊、管廊立体交叉、下穿河道及高速路施工、管廊7种监控系统有机融合等难题。”

    在规划中,市委、市政府充分考虑保山中心城市发展远景,按照管廊使用寿命100年的标准,将中心城市老城组团、青华湖组团、青阳组团、小栗园组团、云瑞组团共5个组团约60平方公里面积全部纳入规划范围。

    “该项目设计使用100年,一廊可统筹整个城市建设所有的管线。可谓是百年工程。”杨志华自豪地说。

    一廊管百年,底气从何来?施工质量如何保证?“保山市从2011年开始谋划,2013年正式启动该项工程。2014年,规划部门率先制定出台了《保山综合管廊规划建设技术导则》,攻克了管廊交叉、过河和燃气管线进仓等技术难题,合理确定了分仓模式、管线种类,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文件的修编。”张文钦解释道。同时为充分发挥管廊综合功能,同步对人防、消防、防洪等综合防灾和智能管理系统进行了规划。管廊“多规合一”的系统性和“一管百年”的前瞻性,有效确保了规划的引领作用,为管廊建设“一张蓝图绘到底”打牢了基础。

    在永昌路综合管廊新建工程中还运用BIM技术,将设计转化成三维可拟化成果,为诊断管廊交叉口引出段方案合理性、判断交叉管线碰撞关系和廊道内部火情逸散途径和消防控制措施的能力评估提供参考依据,该项目获得了中国建筑业协会绿色施工分会颁发的2014年最佳拓展应用奖二等奖。

    机制创新破解融资难题

    “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成本高、融资难,怎样破解?”

    “在推进综合管廊建设实践中,保山市转变以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全靠政府投入的老观念,认真落实国家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采取社会化、多元化的投融资模式解决建设资金难题。”张文钦答道。

    首先是搭建融资平台。由市属国有企业永昌投资公司占股51%、市电力公司占股29%、隆阳区国资公司占股20%共同组建保山昌源水务公司,并将两座污水处理厂、一座供水厂及市政给排水管线的经营使用权整合给昌源水务公司,通过公司化运作向银行融资筹集建设资本金。其次是采用PPP模式建设。经市政府授权,由昌源水务公司持股40%、社会投资人持股60%共同出资成立项目公司(SPV),负责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和维护,市政府授予项目公司30年特许经营权,特许经营期结束后,项目公司将项目资产无偿移交给政府。目前,中心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已严格按照PPP规定程序进行了公开招标,选定了社会投资人云南建工集团,已转入项目实施阶段。

    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要投入相当大的建设资金,建成后还要面临运营维护的费用。在投入了巨额的前期建设资金之后,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主体,都不可能、也没有能力长期为运维持续买单。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相当于建设一条地下‘高速公路’,但回报率会是长期稳定的。”张文钦信心满满地说。在中心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过程中,我们十点创新体会:即“一点政策创新,两点技术创新,三点机制创新,四点投融资体制创新。”我们不仅创新投融资机制,还创新经营管理机制,合理确定管廊租用费。

    “多数专家认为保山作为试点城市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有示范意义。”张文钦说,保山让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减少了政府投入;充分利用地上构筑物部分设置广告点位,收取租金,拓宽综合管廊运营的收入来源等等。

    为此,项目以市场为主导,建立收费定价机制。入廊管线单位交纳适当的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确保项目合理稳定回报。即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制度,收费标准由项目公司和管廊租用单位按市场价格自行协商确定,实行三年一调整机制,市政府只负责价格指导和监管,不干预价格形成。目前,项目公司已与保山电力、保山中石油昆仑燃气、保山永昌水业、电信、移动等8家管线单位签订了有偿使用协议。

    “面子”是城市的风貌,而“里子”则是城市的良心。只有筑牢“里子”,才能撑起“面子”。

    当前,保山市正处于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步伐,打造滇西边境中心城市的关键时期。中心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将有利于统筹城市防洪、排水、地下交通、停车场、人防等,有利于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和地下空间资源,进一步提高保山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动能,切实保护好城市自然景观和城市文化特色,提升保山中心城市品位,打造群众心目中的“民心工程”,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记者手记

    守护好城市的良心

    驱车来到保山市区时,只见一幢幢在建的高楼拔地而起,施工现场繁忙有序,让人强烈地感受到保山市在跨越发展中跑出的加速度。

    几个月没来,又有新变化。我们看到的只是发生在地面上的变化,殊不知,这个城市的地下,也正发生着快速的变化。

    几日来,我如同水管工“超级马里奥”般在保山市中心城区的地下道内穿行采访,宽敞的地下走廊,刷新了我对地下管网的认识。

    以往城市各种管线多以直埋方式置于地下,而且在各类管网的管理模式上,大多各自为政,互不通气,管线排布失序,以至于在施工及维修时相互干扰;在不同管网之间存在着交替重复施工的现象,由此出现了“昨天铺、今天修、明天改”和“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怪象。地下基础设施仍是发展的短板。

    曾有人说,没有一流的下水道,就没有一流的城市。城市,有看得见的繁华,也有看不见的根基。当摩天大楼向天空延伸,不断拉高城市的高度时,只有规划好向下挖掘的地下空间,才能保存一个城市的发展记忆。

    采访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如果能用好地下综合管廊这一空间资源,既能拉动有效投资,又可以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提高城市安全水平和城镇化发展质量。这“一廊管百年”的工程将让“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等问题逐步消除,的确是老百姓们拍手称赞的“良心工程”。

    一个城市是否宜居,不能只看地表的建筑,还要看它的地下如何。在实现新跨越,建设新保山的进程中,我们充分感受到保山市委、市政府努力建设实力保山、幸福保山、开放保山、创新保山、法治保山、美丽保山的信心和决心。

    我们相信,只要有责任和良心的回归,就会让城市地下设施建设后来居上,成为城市最美和最坚固的风景线。(本报记者胡梅君文/图)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姜永华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