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保山新闻网,您可以选择访问: 保山市 隆阳区 施甸县 腾冲市 龙陵县 昌宁县

    保山搜索

    首页 保山新闻网 新闻中心 外媒看保山

    保山辛街乡:让贫困户“零成本”入住新家

    2016-12-07 10:24 网易

    网易云南讯(文/希依 图/局部)近年来,辛街乡扶贫攻坚工作在保山市以及隆阳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乡群众的全力配合下,辛街乡党委政府认真谋划,做实各项工作,确保扶贫攻坚工作得以快速推进落实。这其中,辛街乡推出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党建有法子”“搬到好位子”“住上好房子”“不用花票子”“脱贫有路子”的“五子登科”新方法,站在群众的角度谋划工作,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解决了全乡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1086户群众就医就学不便、生存条件恶劣、“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的“老大难”问题,让建档立卡贫困户“零成本”入住,高高兴兴挪穷窝、斩穷根、奔小康。

    “党建有法子”

    辛街乡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初期阶段,在全乡进行了广泛宣传,多次深入群众家中做搬迁思想工作。面对各种难题和群众的疑虑,乡党委及时在易地扶贫搬迁指挥部组建了临时党支部,选举产生了由驻点的乡领导班子成员担任支部书记,擅长做群众工作的党员干部担任副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纪委委员,把易地扶贫搬迁对象中的党员全部纳入临时党支部统一管理。通过临时党支部上党课、组织党员集中学习扶贫政策、外出现场观摩学习,让党员懂扶贫、讲扶贫、助脱贫。临时党支部还组织党员集中讨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的设计规划及安置点建后管理等,逐步消除搬迁对象对扶贫政策的疑虑,由38户党员户带头签字搬迁,接着由党委主要领导组织搬迁的党员与15个村的群众代表座谈,发动群众代表符合条件的率先搬迁。同时,乡干部、扶贫工作队带着宣传册继续入户走访,宣传发动留守人员进行搬迁,并收集外出务工人员电话。通过各种渠道给贫困户发信息,运用新媒体平台推送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和最新工作动态的宣传发动方式,召集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参加户长大会,通过层层发动,由党支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最终带动群众“挪穷窝”、开开心心“摘穷帽”。

    “搬到好位子”

    辛街乡充分发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区位优势,让搬迁户可充分利用这些条件积极发展蔬菜、甜柿、花卉、商贸物流等产业;而且安置点距离保山工贸园区、隆阳轻纺工贸园区、昌宁生物产业园区等5个园区仅10分钟的距离,年轻人可以就近打工,从农民变市民;集镇安置点距离幼儿园、中心小学、实验中学5分钟,搬迁户安置房可以算得上是地道的学区房;安置点还设置了森林公园、运动场、农贸市场、超市等综合功能配套设施,配套建设了社区活动场所,与群众的安置房同步规划、设计、建设,满足群众日常生产生活需要和集镇发展的硬件要求。

    “住上好房子”

    为了充分尊重搬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体现乡风民俗,实现搬迁户自我决策、自我监管、自我服务,避免党委、政府“大包大揽”、“一厢情愿”,在决定安置点建设区域、房屋户型设计、工程施工造价、小区道路走向、幼儿园、社区活动场所、文化广场以及选择工程建设材料、小区绿化树种等重要工作前,乡党委政府组织村组干部入村入户进行民意调查,并将信息反馈到临时党支部,由临时党支部会议提出初步意见,临时党支部与建房理事会商议、搬迁群众大会决议、上级审核把关同意等程序,最后由易地扶贫搬迁指挥部组织实施。房子定价方面,由临时党支部组织建房理事会与有资质的施工队商谈建设,安置房建设阶段,要求施工队优先满足搬迁农户参与安居房建设,并以同工同酬标准支付报酬,让群众的房子自己参与建,增加了农户收入,质量监督采取监理单位、理事会监督小组和搬迁户多方进行监督和质量验收的方式,让群众的房子自己验,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全程参与到工程质量的监督过程中,让群众都搬迁到自己心中的“好房子”。

    “不用花票子”

    辛街乡严格按照隆阳区提出关于易地扶贫搬迁规模“能大不小”、“能城不村”、“能平不坡”、“能高层不独院”的原则,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专门设计了高层安置房,不仅最大程度降低搬迁户的搬迁成本,也通过合理设计让房屋功能满足搬迁户的需求,辛街集镇易地扶贫搬迁高层安置房涉及的户型为90平米和120平米两种,90平米毛坯房价格仅9.45万元,120平米价格为12.6万元,因为所有套房面向的搬迁户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这类人可享受国家无偿补助资金6万元,国家20年期无息贷款6万,若为国土部门认定的地质灾害滑坡点户还有3万元补助资金,将所有补助和贷款充分利用起来后,真正实现了农民变居民,“零成本”入驻小高层。

    “脱贫有路子”

    根据搬迁点区位、生产发展等不同因素为搬迁户规划不同的脱贫方法:第一,搬迁农户入驻集镇安置点后,将充分发挥辛街乡中心集镇、紧邻园区的条件,让“农民变商人、农民变工人、留守老人变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传统农民变现代规模农业生产者”,托管搬迁户零星土地进行统一农业招商,增加搬迁群众收入。第二,加大培训力度,通过中介培训、企业培训、学校代培、职能部门培训等方式增强技能,提高群众综合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并通过完善搬迁户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利用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及时向群众推送技能培训、就业信息等,最大程度保证就业。第三,成立两个合作社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在社区成立居民公共管理专业合作社及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居民公共服务管理专业合作社负责提供卫生保洁、供水、广场、农贸市场、土地托管等居民公共管理服务。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主要发展畜牧养殖、蔬菜种植、经济林果、苗圃等现代农业,做好土地流转,调整产业结构,盘活留存土地,大力发展经济林果、蔬菜种植和现代农业;引进蔬菜、花卉、经济林果种植和深加工企业,目前集镇安置点已成功引进3家公司进驻,发展露地蔬菜4380亩,计划2017年发展规模达1.5万亩,为群众生产搭建平台,提供基地、生产、加工、销售等服务,降低群众对抗市场的风险,确保群众利益。

    通过不同方式保证搬迁户中每家每户至少一人就业,努力实现一个目标,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群众增加工资性收入、转移支付收入、财产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到2020年实现安置区农户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姜永华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