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保山新闻网,您可以选择访问: 保山市 隆阳区 施甸县 腾冲市 龙陵县 昌宁县

    保山搜索

    首页 保山新闻网 新闻中心 记忆保山

    历史档案:话说永昌古城

    2016-10-26 14:49

    永昌古城始建于唐天宝二年(公元743年),至今已有近一千三百年的历史。它是云南省乃至全中国比较有特色的一座古城池。不仅以七十二条街和八十二条巷著称,而且还有厚实的砖城墙,将全城和城西的太保山围起来,形成了山、水、城融合为一体的城池。还有高大雄伟的城楼与清彻流淌的护城河,凭依一座青翠欲滴的太保山,更为别致的是它开有八道城门,城内的重要街口青石牌坊林立。它兼容了中国古城池的绝大多数特征,是西南丝绸之路上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QQ图片20161026111712

    古城厚重的文化底蕴

    永昌古城特色,首推城楼众多、壮观,年代久远,城池范围较大,有过辉煌的年代。

    在云南全省范围之内的古城,永昌古城有城楼8座,昆明拓东城有6座,大理太和城有4座;永昌古城比拓东城早建28年,比太和城早建664年;永昌古城周长13里14步,拓东城仅9里多,太和城仅7.3里。

    因此,永昌古城为云南之冠,是当之无愧的。

    永昌古城始建于南诏皮逻阁时期,天宝二年(743),南诏王皮逻阁亲自率兵南进永昌,在太保山下修筑了拓榆城,派节度使驻管。至今已有近1300年的历史。在写云南历史时,无不称道和推崇,并与昆明拓东城、大理太和城三足鼎立,为云南历史文化竖立了三座丰碑。

    永昌古城,初为夯实土城。明初麓川土酋思可法兵攻永昌,土城被毁。明洪武十八年(1385)云南前卫指挥使李观,在土城原址扩建砖城,并以太保山为子城。后来胡渊任指挥使时,鉴于太保山未围入城内,一旦被敌军占领,城内虚实了如指掌,于军事不利,乃奏请明太祖朱元璋,仿南京包钟山之制,围太保山于城内。至此,永昌古城方圆2.1平方公里,四周城墙高2.2丈,周长13里14步。素有72条街,82条巷之称。布局有矩,纵横经络分明,具有高超的城市建设艺术。

    古城共设城楼八座。西则永镇、安定,东则升阳,南则龙泉、镇南,北则仁寿、清华、拱北。各城门皆有城楼,周为角楼、四炮楼及钟楼、鼓楼。东南北三面城墙之外,均有护城河,深5尺宽2尺,城门外设吊桥。八门中镇南、拱北、清华3城门外均筑月城——形似半月,又叫瓮城,即在正门外再围筑小城,作为正门屏障,以增强城池的防御。

    八座巍然矗立的城楼,是护卫民众安全的见证。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建筑艺术的瑰宝,文化历史的标志,多毁于战乱。到了民国时期,只有升阳、镇南、拱北、清华四门城楼,保存尚较完整。且镇南门城楼曾设有“铜壶滴漏”的计时器,派兵防守,成为明清时期城内作息时间的发布中心,铜壶滴漏毁于清代咸丰辛酉年(1861)兵燹,升阳门城楼则塑有永昌参将邓子龙像,威震一方,清华门城楼则有清代道光时期永昌太守宋湘草书“飞阁流丹”横匾,奇如奔雷坠石,势似绝岸颓峰,历来为人称道。

    城池之设,主要是服务于战防,而平时则为城乡交通、物资交流之通道。但也含有风水迷信成分。如南方属火,天旱不雨则关闭之,且在城南建街道时,有意以南门街为中轴线,西有月牙巷、公所巷,东有胡家巷、下所巷,形一个大“水”字,以水克火。北方属水,久涝不晴,则吊桥高悬,城门紧闭,严禁官绅百姓等出入,认为可避涝灾等。

    如今在保山城里,部分上了年纪的老保山,还传诵着关于永昌城开城门的谚语:“好一座永昌城,八道城门开六门。打开升阳门,东来紫气飘进城;打开镇南门,金银珠宝滚进城;打开龙泉门,地脉龙神涌入城;打开仁寿门,松毛柴草流进城;打开小北门,菜蔬粮食运进城;打开大北门,商旅马帮迎进城。还有两道门,随便打开万不能。打开了安定门,南方蛮子就会打进城;打开了永定门,老虎豹子就会跑进城。”

    古城的“龙盘” “虎踞”之势

    “龙盘虎踞”典出《六朝事迹》中诸葛亮论金陵地形,说:“钟阜龙蟠,石城虎踞,真帝王之宅”。李白《永王东巡歌》则有“龙蟠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古邱”的诗句。而龙盘虎踞之说,则由我国传统五行说“左青龙,右白虎”导引而来。

    引经据典,说的都是金陵,不过,作为滇西名镇,保山城廓风貌也是这样的景观。

    保山龙盘何处?板桥街也。板桥之名始于三国诸葛亮南征时,其部队进入永昌,欲渡北津河,乃“架木为桥”。所以板桥与水联系。而且古人对水和龙又往往如出一辙。出水的地方叫龙洞、龙潭,江河叫龙江、黑龙江、黄龙河等。如此等等,龙盘板桥,就理所当然了。

    其次,板桥被北津河环绕,此河曲曲折折,有二十一道弯。据说这是从前小黑龙遥望母亲,一步一回头留下的望娘滩。相传北津河岸边,有间破草房住着母子二人,儿子黑牛,一年四季割马草卖,苦度日月,有一天他在草丛里发现一粒鸡蛋大的珠子,光芒四射。母子惊喜之际,却被街上的地主老财知道了,立刻派出打手去抢。黑牛情急,将珠子含在嘴里,向河岸边跑去,奔跑中,珠子滑进肚腹。黑牛一时口渴难忍,扒在北津河边,竟将河水吸去一半。众打手追上来想要抓住黑牛,黑牛被逼迫无路可走,于是纵身跳进北津河里往东游去。这时,母亲呼喊着赶到,只见黑牛已经化而为龙,母亲喊一声:“儿呀!”黑龙回头答应一声:“娘啊!”母亲喊了二十一声,黑龙回头答应二十一声。这就是后来被人们称做“望娘滩”上二十一道弯。因而,龙盘板桥也就不言而喻了。

    其三,板桥街又名青龙街,街心以青石板铺就,颇像龙的脊梁,两边镶石,又宛若龙的鳞甲,特别是街南头高大宏伟、画梁雕栋的大花桥酷似龙头,而街尾的栅子,则成为龙尾。龙盘板桥,形象生动、逼真,让人浮想联翩。

    这就是龙盘。

    那么“虎踞”呢?说的就是辛街。

    辛街位于保山坝南端,与北端的板桥街两相呼应,成为保山城的两翼,既有护卫之势,又是凭借腾飞的翅膀。更引人入胜的是辛街又名虎街,从前的辛街有巷四道,成护卫之势,东边两巷如同虎的前爪,南北各有一巷,又似虎的后脚。街中间有座过街楼,恰似虎头,楼上两个窗户,又像虎的眈眈两眼,西街正好是虎尾,整个辛街便成为气势雄伟,猛虎蹲踞之地。

    再者,辛街的全称是丙辛街。这是从天干地支和五行之说来安排计算的。在最初建置辛街时,每五天为一街期,街期这天,却占丙辛的地位,所以取名丙辛街。辛街既在保山坝南端,南方属丙丁火,为了防火于未然,建街时便在街东南,建了一个水塘,取名封火塘。街子又砌有川字形石条,川即是水,意为以水克火,又能水火相济。

    《易经》上说:“云从龙,风从虎”。板桥街和丙辛街,一龙一虎,一水一火,又是保山城“戊已土”的两翼,形成根基丰厚,龙腾虎跃,水火相克相济的人文地貌。(责任编辑:杨永明)

    注:档案保存于保山市档案馆,摘自金齿张力著《永昌轶事》、《古城情韵》,馆藏档案。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姜永华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