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保山新闻网,您可以选择访问: 保山市 隆阳区 施甸县 腾冲市 龙陵县 昌宁县

    保山搜索

    首页 保山新闻网 新闻中心 外媒看保山

    保山市加快推进农特产品加工产业转型升级

    2016-10-13 15:56 云南日报 张文峰

    云南网讯  著名农村问题专家陈锡文曾有一个形象的说法:让你吃一个苹果,可以。连续吃3个苹果,恐怕受不了。但如果把3个苹果榨成一杯果汁,你可以一口气把它喝下去。

    “把苹果变成果汁”,道出了农特产品加工业的内涵,这也正是有着“滇西粮仓”美誉的保山市,着力发展农特产品加工业的源动力所在。

    “到2020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达370亿元,年均增长20%。”近日,保山市委、市政府出台《加快推进农特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以天然地具有“接一连三”属性的农特产品加工为引领,加速全市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升级,让农业供给逐步从出售原字号农产品转向加工制品转变,从“养得好”向“卖得好”推进,打造“滇西粮仓”升级版。

    激活“三农”一池春水

    秋日,位于隆阳区白苗水库旁的板桥镇左所村郁郁葱葱,一幢幢建好和在建的乡村“别墅”掩映在连片套种的核桃树、茶树、桑树林间。

    “现在村里都不种粮了,就靠这‘三件宝’。”行走在整洁的村间水泥路上,村支部书记施绍举自豪地说,靠着蚕桑、茶叶、核桃这三个产业,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达8700多元。

    村庄美,产业强,左所村发展的动力从哪来?

    “村民发展产业积极性高,离不开加工企业的拉动和党委政府的扶持。”施绍举的话不是客套。以蚕桑产业为例,自从来自浙江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保山利根丝绸有限公司落户隆阳区,通过“产+销”利益链的有效衔接和政府引导,如今全村256户村民就有180多户种桑养蚕,桑树种植面积达1100亩。

    “从提供桑苗、蚕种、簇具,补贴蚕房,乃至驻村技术员的一对一指导,政府和企业都手把手给予扶持。”在全村发展蚕桑较早的大荞村小组村民赵永青的钱袋越来越鼓。“加上小蚕育苗的销售收入10000多元,今年单蚕桑这一块预计有40000多元进账。”赵永青说,虽然近两年国内蚕丝市场受国际市场的影响波动加大,但有企业保底价收购,销路不用发愁。

    通过企业搭桥,一户户蚕农辛苦饲养出的蚕茧变成丝绸,远销欧美。一端连着田间地头,一端伸向消费市场,搭建起了沟通城乡的桥梁,既吸引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又促进了农产品转化增值。在龙头农特产品加工企业的带动下,全产业链条在大山深处激荡起层层涟漪。

    “过去,种粮食仅够吃饱,好的人家一年光景下来,能剩下200多斤米就算好的。”谈起今昔变化,施绍举感慨万千。尝到了延伸产业链甜头的左所,没有停下脚步,正在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引进核桃加工生产线,把鲜果核桃粗加工为干果、桃仁销给精加工企业,让村里的3500亩核桃地发挥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左所村的“嬗变”折射了保山市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之变:在产业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下,以天然地具有“接一连三”属性的农特产品加工为引领,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价值链,拓展农业产业功能,让农业强起来,村庄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集群格局逐渐成形

    发展农特产品加工产业,保山条件优越,潜力巨大。

    保山是云南的粮食主产区、国家24个产粮大市之一,2015年全市粮食生产再创佳绩、实现“十二连增”。多年来,保山市没有满足于“滇西粮仓”的成绩,而是根据资源优势,壮大基地,培育龙头,做强园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和农产品加工业实现新跃升。

    全力构建和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在坚持守住耕地红线和基本农田保有量,确保“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总产”三不减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高原特色农业,建设专业化、规模化、优质化、标准化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区域化总体布局。

    固本强基,培育龙头。保山市连续8年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基地,加快推进基地向适宜区集中,打造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800余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达到4亩。同时,龙头企业不断涌现,目前全市有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1户,国家级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1户,国家级农产品批发市场1个,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省级重点龙头企业49户,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企业6户,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168户。

    标准化、品牌化、生态化让保山农特产品在市场如鱼得水。全市34家农业企业的商标获“云南省著名商标”,30个农产品获“云南省名牌农产品”,“高黎贡山”(茶叶)商标获“中国驰名商标”。继保山小粒咖啡、昌宁核桃之后,龙陵紫皮石斛、龙陵黄山羊、保山透心绿蚕豆、保山甜柿、保山猪等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保山小粒咖啡和“昌宁红”红茶远销欧洲、东南亚等国际市场,核桃、藕粉、石斛、蔬菜进入全国大中城市。

    从区域经济看,全市各县(市、区)结合区域比较优势,推进优势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发展,形成了一批以畜牧、果蔬、茶叶、生物药业、蔗糖、花卉、木本油料、林产业、咖啡、蚕桑等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优势特色产业带、特色产业区块,产业集群效益逐步显现。

    集群效应带来的是规模的壮大,产业的聚合,经济的隆起。统计显示,保山市农产品加工业完成现价总产值148.18亿元,增长31.03亿元,同比增长26.49﹪,增幅全省排名第一。

    改革创新增添动能

    “全球茶叶销售量排名前五位中的英国TWININGS公司、联合利华等企业都是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昌宁县的生物资源加工工业园区,保山昌宁红茶业集团董事长田稳荣自豪地畅谈云南红茶的海外生意经。产品质量和管理创新是他始终关注的焦点:“世界最好的红茶在云南,但如果没有与国际市场的同步,就难以做强做大。”

    市场倒逼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抢得发展先机,正成为新常态下保山农特产品加工领域的亮点与发力点。

    “互联网+”开拓农业蓝海。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发展思路,以发展“会展经济和建设电子商务平台”为抓手,坚持线上线下齐头并进,积极帮助企业开拓农产品销售市场。去年,保山79家企业携510个产品亮相俄罗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展、昆明农博会等8个展销会,签订协议100多份,协议金额1.1亿元。比顿咖啡、合美咖啡、高黎贡山生态茶、极边乌龙、昌宁红等品牌相继“触电”,在淘宝、天猫等电子商务平台进行销售。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今年以来,保山市委、市政府创新体制机制,行改革之举、用非常之策、求务实之效,决定由各县(市、区)与保山工贸园区共建“园中园”,旨在加快产业聚集发展,变短板为优势,提升保山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9月26日,位于隆阳区的保山工贸园区“园中园”迎来了定位为生物资源加工贸易物流的“昌宁园”一期基础项目动工建设。突破行政区域划分的束缚,整合利用保山工贸园区区位、物流、产业聚集等综合优势,保山市农业大县昌宁县的生物资源,有了更高层面的发展平台。

    “安排3亿元资本金,设立专项基金……”近日,保山市委、市政府再出实招,出台加快推进农特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的专项实施方案,按照改革创新增动能、转型升级提质效、落实政策促融合的思路,从发展专项基金、用地、财税、用电、投融资等方面创设新的扶持政策并予以细化,推动农特产品加工业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促进全市形成新的产业集群,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农特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助推财政增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努力将保山打造成为全省重要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张文峰)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姜永华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