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保山新闻网,您可以选择访问: 保山市 隆阳区 施甸县 腾冲市 龙陵县 昌宁县

    保山搜索

    首页 保山新闻网 新闻中心 保山要闻

    我市开启特色精准扶贫新模式

    2016-10-10 16:13 保山日报 赵其正

    摘要:把易地扶贫做成美丽村庄 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按照“融入城市、融入集镇、融入中心村”思路,做到能城镇不农村、能平坝不坡地、能大村不小村、能多层不独院,着力提升村寨布局、村寨详规和民居设计水平;把教育扶贫做成育人成才 坚持扶贫先扶智,扶智必扶志。

    本报讯 近年来,我市把脱贫攻坚作为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统筹谋划、高位推动,聚焦贫困人口、人口较少民族、边境地区三个重点,围绕“五个一批”精准施策,突出“扶志、融资、作风、成效”四个创新,把产业扶贫做成产业发展、把易地扶贫做成美丽村庄、把生态补偿做成绿水青山、把教育扶贫做成育人成才、把社会兜底做成光彩事业,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保山特点的脱贫攻坚新路子。

      把产业扶贫做成产业发展

    以规模农业带动脱贫增收。设立2亿元农业产业发展基金,采取“51+49”合作模式,扶持发展10个流转土地上万亩的规模农业示范区,延长产业链,完善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使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民在一份土地上获得租赁、务工、效益分成三份收入,推动农业工业化、集约化、品牌化、生态化,实现一个企业带动一项产业、致富一方群众、壮大一域经济。目前,具备实施条件的项目共10个,规划流转土地30.85万亩,现完成流转8.56万亩,褚橙、万家欢、中麒果业3家公司已种植柑橘、蓝莓、苹果、石榴等1.2万亩。

    以工业聚集化带动脱贫增收。引进博翔科技、天纺科技、恒丰纺织科技、中柏韩美等一批服装、制鞋龙头企业进驻保山工贸园区,转移农村劳动力1.1万余人。安排10亿元产业发展基金,推动县区与保山工贸园区共建隆阳电子信息、施甸装备制造、龙陵硅精深加工、昌宁生物资源加工4个“园中园”,探索边境地区工业聚集化跨越发展路子,带动贫困群众就地就业。

    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带动脱贫增收。全市已发展农家乐1700多家、民居客栈400多家,从业人员2万多人,营业收入超过8亿元。33个村(社区)被列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大力实施农村电商人才培训“万人计划”,推进贫困乡村光网宽带网络建设,完善贫困乡镇物流配送门店,创建腾冲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目前,全市电商企业326户、网店5000多个,从业人员1万多人,上半年销售额13.2亿元。

      把易地扶贫做成美丽村庄

    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按照“融入城市、融入集镇、融入中心村”思路,做到能城镇不农村、能平坝不坡地、能大村不小村、能多层不独院,着力提升村寨布局、村寨详规和民居设计水平;统筹“三年行动计划”与五年规划,把“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和年度实施计划进行衔接,高起点规划,留足贫困户今后发展空间;认真落实“量力而行、保障基本”原则,合理确定贫困户住房建设面积和标准,通过精简设计、用活政策、竞价谈判、统一选购、打捆发包、就地取材、投工投劳等方式降低成本;所有项目点均成立联建理事会,全程参与规划、选址、建设、质量监督等过程,激发群众热情;落实政府“三通一平”、公共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主体责任,部分县区把基础设施建设户均投入提高到8万元,确保基础设施一次建设到位;从选址、规划设计、进料、招投标、施工建设等各个环节全程把关,让群众全程参与;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提前介入,全程加强资金监管;市委、市政府督查室每月一督查,行业部门定期不定期检查指导,质检、安检等部门驻场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通过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搬迁3.45万户11.8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万户10.2万人。目前,已完成投资18.6亿元,开工建设186个。落实搬迁对象30553户10680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275户77645人。

      把生态补偿做成绿水青山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筑牢生态屏障。统筹绿化荒山行动、“两江四路”沿岸沿边、石漠化严重区域等生态脆弱地区生态治理,大力发展林果产业和林下经济。共种植糯橄榄20万亩、澳洲坚果28万亩,改造提质核桃14万亩,完成人工造林7.8万亩,退耕还林2.7万亩,实施森林抚育17万亩;争取国家贫困地区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建设,将全市25度以上基本农田纳入退耕还林范围;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天然林保护管理,兑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每年有1800名农民参与管护获得劳务收入;采取森林湿地管护、退耕还林补助、生态补偿等林业补贴方式,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转为护林员、防火专业队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增加收入。

      把教育扶贫做成育人成才

    坚持扶贫先扶智,扶智必扶志。加大贫困地区教育政策倾斜和投入力度,全面改善23个贫困乡镇中心学校、初级中学和207个贫困村小学办学条件,推进校舍标准化建设,壮大师资力量,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对贫困家庭在读学生全面建档,建立贫困生救助制度,让他们享有更多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扎实抓好保山一中、保山中专、保山医专整体迁建工作,办好滇西应用技术大学腾冲珠宝学院,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面实施“雨露计划”,结合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工业园区用工等需求,大力开展实用技术、转移就业和创新创业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增强就地发展产业、进城进园就业、自我发展创业的能力。对贫困家庭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积极提供就业支持,对初中毕业后和高中毕业后未升学的“两后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上半年,全市累计开展各类培训3.5万人次。

      把社会兜底做成光彩事业

    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特殊人群实行社会兜底,确保他们在小康路上不落伍、不掉队。进一步摸清了低保、孤残、五保等特殊人群底数,做到应保尽保、不留锅底,并逐年提高低保标准。不断完善集中供养制度,用好现有县、乡养老院(所),对符合条件的特殊人群,实行集中供养;持续巩固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加大新农合、大病险等政策倾斜力度,把全市21.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救助范围,对个人缴费部分实行减免,并降低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和赔付封顶线,从根本上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畅通渠道,加快发展慈善公益事业,采取志愿服务、慈善救助等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精准脱贫。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钱秀英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