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保山新闻网,您可以选择访问: 保山市 隆阳区 施甸县 腾冲市 龙陵县 昌宁县

    保山搜索

    首页 保山新闻网 历史文化 哀牢文化

    哀牢览胜:一个边地王国曾经的背影(6)

    2016-08-31 17:14 baoshan.cn

    翘首越赕城:我们心中永远的乘象国

    北望长安,2000年前,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一生牵挂、一生遣使而终未能通的西南“极边之地”——腾冲,对于现代人而言,只不过是一日的航班旅程。

    当人类借助现代交通工具,飞行于地球上空而俯瞰滇西高原时,这里山川险峻、沟壑纵横、森林密布,名山大川的瑰丽景致蔚为壮观。而在2000多年前,当汉朝使者脚踩大地、背负蓝天“四道并出”而求索通道时,脚下的行程一则阻于民俗、 一则阻于天堑。

    《史记·大宛列传》中载:张骞出使西域时,在大夏(今阿富汗)见有蜀布和邛竹杖售卖,并问得是汉之西南商贾绕道身毒(印度)与大夏开展贸易。因而猜测,汉之西南去印度不远矣。于是汉王朝四道出使,以求通身毒。然而向南进发的使者却闭于嶲、昆明。昆明之属杀略汉使,终莫得通。然闻其西可千余里有乘象国,名曰滇越,而蜀贾奸出物者或至焉,于是汉以求大夏道始通滇国。

    《史记》的这一段记述成为了中国自汉以来,西南地缘政治边界的源头。因此,自汉代始,中央王朝就始终没有停止过探索和羁縻西南“极边之城”的步伐。

    先是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汉使至滇,与“夜郎自大”同样“自大”的滇王尝羌乃留之。

    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王朝以兵临滇,渡澜沧水,取哀牢地,设“不韦县”。

    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益州徼外哀牢王率众慕化,地旷远,置永昌郡。设博南、哀牢二县,哀牢县治在怒江以西的腾冲县。

    永元六年(公元94年),永昌徼外敦忍乙国王慕延慕义遣使驿献犀牛、大象。

    永初元年(公元107年),徼外羌龙桥等六种慕义降附。

    元初七年(公元120年),掸国请内附,献乐及幻人(耍魔术的人)。

    至此,汉王朝的疆域就基本可以界定在腾冲及其缅北部分“掸族”聚居区。也因此,腾冲就成了明代大旅行家除霞客笔下的 “极边第一城”,也即今之所说的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桥头堡”之“极边第一哨”。

    自秦开“五尺道”后, 被后世史家称作“南方丝绸古道”的“蜀身毒道”,其大致走向是:长安→成都→云南→大理→保山→缅甸→印度。而这一走向最艰险难行的路段便是沧怒之间及其怒江以西的高黎贡山段。

    关于永昌古道的记述,最早见于《渡兰仓歌》。《华阳国志》载:(汉)孝武时通博南山,渡兰仓水,行者苦之,遂作此歌:“汉德广,开不宾。度博南,越兰津。度兰仓,为他人。”其后,又有《云南志》载:高黎贡山在永昌西,下临怒江,左右平川,谓之穹赕。冬中山上积雪苦寒,秋夏穹赕毒暑酷热。河赕(大理)贾客苦之而作《河赕贾客谣》:“冬时欲归来,高黎贡山雪。秋时欲归来,无那穹赕热。春时欲归来,囊中络赂绝。”

    到南昭国时期,在几场战争的记述中仍能看到道路之艰辛。《蛮书》卷二载:(南昭王)阁罗凤尝使领将于大赕(腾北曲石一带)中筑城管制野蛮,不逾周岁,死者过半,遂罢弃不复往来。《元史?地理志》中说:腾冲府,在永昌之西,即越赕地。(南昭王)异牟寻取越赕,逐诸蛮有其地,置软化府。其后白蛮徙居之。

    直至明朝“三征麓川”平定云南之后,迁徙江南富户入滇,同时大量驻军屯边后,腾冲汉文化的地位和势力才逐步得以巩固至今。

    腾冲历史悠久,从青铜考古的资料中我们可以找到充分的根据。

    腾冲出土的山字足铜案

    1989年,在腾冲曲石乡江南村张家寨麻栗山上一农民扩建房屋挖地基时出土两件青铜器,一为铜案,一为铜盒。铜案由案面、脚架组成,四角微上翘,中间稍狭且微凹,呈弧形状。案面下前后两侧连接对称,呈“山”字形脚架,案面纹饰由 12 组对称螺旋纹和云雷纹组成图案,四角饰羽纹,边沿饰锯齿纹。铜盒为马鞍形盖梯形扁合,顶部凹成一个半圆而呈两个尖角。盒盖表面均有纹饰,前后两面纹饰相同,侧面及顶面均饰以圆凹点纹。学术界将此出土铜案命名为“山字铜案”,是有别于古滇国牛虎铜案的另一种文化类型。其造型属云南青铜时代文化遗物中首次发现的一种特殊造型,属珍贵文物。

    近年来,腾冲境内还陆续出土了一些青铜器,如在中缅边境的古永猴桥大横山脚杞木窝出土一战国至西汉时期的“石寨山类型”铜鼓。在古永苏江林场,各出土一面春秋时期的“万家坝类型”铜鼓等。

    腾冲地处祖国西南,是云南滇西青铜文化和滇南青铜文化的接合部。这些文物(铜案、铜盒、铜鼓)的出土,证明了腾冲是滇越青铜器文化发祥地,而铜案、铜盒出土的地点,很有可能是“乘象国滇越”的贵族墓葬地之一。由此可以认定:今腾冲界头乡永安、东华、新华、曲石乡一带,就是“乘象国滇越”的中心地区。

    腾冲古称滇越,东汉时属永昌哀牢地,隋唐置羁縻州,南诏称越赕城,大理国时置软化府,后改称藤充,元代设腾冲府,明代置腾冲军民指挥使司。明正统年间,在腾冲建“石头城”,始称“极边第一城”,后被载入《徐霞客游记》中。万历时,腾冲设“八关九隘”;清道光时又设七十七卡,整个边关堡垒森严、虎踞雄关。

    作为“蜀身毒道”最靠近边界的一段,自古以来,腾冲城商旅贸易发达, 从蜀布、邛竹杖到紫骢马、朱藤物(藤竹编制的篾器),再到光珠、玛瑙、水晶、玉器等,又有“貊兽食铁”、“猩猩兽能言”、鸠獠族系之“食人部落”等鬼魅景观,是历代“中国西南与天竺、大秦等国通商的大城市”(《中国通史简编》语),其特有的历史地位素为政治家和历史学家所看重。

    及至明代以后,以翡翠文化为主导的腾冲商旅贸易更趋发达,官府朝庭甚至派出督玉官到“宝井路”上监督美玉生产,如今馆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慈禧太后的致爱宝物——翠玉白菜文物,正是来自于云南腾冲的“宝井路”。

    高黎贡山花正红,千岫万岫烟云中。

    记取此景付彤管,豪岭野眺生春风。

    ——【明】侯王琎《高黎贡山》

    如今,从陕西西安(汉代长安)至今云南腾冲(古之越赕),若乘坐飞机只不过一日航程;而从历史上看,从古代滇越至今之腾冲却有千年之遥——千年的历史、千年的风霜,在变的是时代,而不变的却是中华情、中国心,更有各族人民凝心聚力的团结和奋进以及在团结和奋进中不断缔造的时代辉煌。(蒋开磊)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李美兰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